深度揭秘(一位玉雕大师长辞,他为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记)一位玉雕大师长辞,他为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英语,一位玉雕大师长辞,他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3-12-22 08:57浏览次数:times

《藏玉》专注传统和田玉为您打开玉石收藏之路

再过一百年,可能没人会记住我的名字,但一定还有人欣赏我的作品,这就足够了。——马进贵

就在昨天,1月27号下午,一位玉雕大师离我们远去。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雕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马进贵因病在乌鲁木齐逝世,享年71岁。

这位新疆玉雕界被称“马爷”的玉雕大师,一生有着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他将失传的金银错工艺重新展现给世人,同时,改变了新疆有玉无雕的局面,推进了新疆玉雕技艺的发展。是新疆玉雕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

他为我们留下的

  作为新疆玉雕界泰斗,金银错第一人,他被我们尊称为“马爷”。他将一个失传多年的绝技重现给世人,那就是金银玉雕技艺。

也许你对金银错并不是特别的了解。但很多人都应该见过它。金银错在青铜器经常有出现。

  什么是金银错?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其表现手法为在器物表面上绘出精美图案,依图案之形錾出槽沟。将纯金或纯银拉成细丝或压成薄片嵌入图案中,而后打磨平整。

乾隆皇帝酷爱玉器,曾下圣旨命清宫造办处仿制一批金银错玉器,并赋诗赞其精美的做工。但因为金银错玉器对工艺有着极高的要求。所以在乾隆之后国力不济,清道光年后,“皇家制造”的玉工最终被裁员,随着这一代玉工逝去,金银错玉器最终成为中国漫长的玉文化中的流星。

到建国后的1964年时,潘秉衡大师参照一只残玉,制出了一款“压银丝嵌执壶”,算是对这种工艺的第一次恢复。但悲剧重演,当时正遇上建国时百废待兴的“艰难时世”,金银错工艺失去了被发扬光大的机会。随着潘秉衡大师老去,金银错工艺再次失传。

直到2004年,马进贵的二件金银错作品,再次震惊世人,让金银错这种玉器重现人间。而中间玉器金银错中断了将近40年。

2004年11月,在中国宝玉石协会举办的“天工杯”玉雕精品展示会上,马进贵的“白玉错金镶宝石西蕃壶”和“黑碧玉错银镶宝石西蕃壶”两件作品亮相,让人们重现目睹了金银错工艺的美。

  曾经的惊鸿一瞥,让马进贵记住了金银错。一转三十年,他用自己的信念复原出了这种惊世之作。

在玉雕创作上,他并不想走别人的老路,而是要力争创作出代表新疆独特风格的作品,而伊斯兰文化就是很好的载体。这些具有浓厚的伊斯兰风格的金银错作品,雍容华贵、绚丽多彩,独树一帜。

历史上的金银错多局限于实用性器皿,马进贵将金银错工艺扩展到装饰品,如手镯、玉佩、戒指、项链等。拾起传统,走出守旧!

永远在追求中生活

无论是对于新疆玉雕、亦或是国内玉雕行业来说,我们失去了一位老前辈、玉雕界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精神。

对于金银错这种工艺,马进贵说,“这一特技要说高不可攀也未必,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没有做不了做不好的。”

之前采访报道

马进贵信奉“天道酬勤”这四个字,他践行了自己的信念,他将毕生精力、智慧、技艺和心血都用到了金银错上。同时也告诉我们,作为一名玉雕师的追求与风骨。

就像他所说,技术永无止境,艺无止境,但我们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永远在追求中生活。

  他有着诸多的头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雕大师,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雕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但也许更让我们记住的是他作为一名玉雕人,他完成了惊鸿的使命!作为一名坚守信念的匠人!作为一个对玉文化的不懈追求者。

  一位玉雕大师与世长辞,留给我们的将会永存!

  大师千古!

  (注:藏玉昨日讣告文章《沉痛悼念,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马进贵因病逝世!》,因引用乌鲁木齐晚报艺周刊之前的采访话语,被举报删除,特此抱歉!)

和田玉鉴定、收藏指导

个人微信ID:icangyu2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内容。

璞玉雅藏和田玉官网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手机咨询13912794059

  • 24小时电话咨询0512-65183307

Copyright © 2012-2023 朝隆合文化传播 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姑苏区世茂广场南区5幢213-214朝隆合玉器展馆 备案号:苏ICP备1605064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