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玉雕学习体系,践行玉雕文化传播
——我和我弟玉雕文化俱乐部
一块籽料原石的切割过程分享
听说过和田玉么?
听过……
长什么样,知道不?
……
一起来看!
和田玉按照产状分:山料、籽料、山流水,戈壁料。(山料、山流水、戈壁料、籽料怎么分?)这四类中大家主要接触到的有:山料,成品为主;籽料,成品和原石;戈壁料,原石为主。
今天三少带大家看一块和田玉籽料原石,通过对其外表特征的观察和切开后的肉质呈现,一起走近和田玉,认识和田玉,共享玉雕文化。
一起来看这块籽料原石,我们先从5个角度观察下这块和田玉:
(5角度原石照片)
和你脑海中的和田玉是不是不大一样呢?即不白,又不透,而且关键是不美观……正所谓,璞玉待雕琢,经琢方成器。
玉雕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璞玉人生,琢玉、琢己、琢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块璞玉,想要成材成器就得经得起切割琢磨的历练。我们雕玉人更是如此,剥去玉上铅华,剔除脏裂绺棉,方得至纯至真美玉。所以琢玉先琢己,修艺先修人;授艺如琢玉,琢艺先琢人。
对于这块璞玉,僵、裂、绺、脏是其最大问题所在,通过观察判断,我们先对其下第一刀——看下僵有多深。
(第一刀)
(第二刀)
(第三刀)
(第四刀)
(第五刀)
(边角废料)
(自然光下效果)
原石切割好后,在雕刻前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整形设计。较大一块可整体做把件,也可切割做挂件;右侧小块三少正在构思设计中,完工后再和大家分享。
小结
玉:这块和田玉属于籽料原石中的一类——青白籽(以肉质颜色来划分)。籽料主要特征是外面有一层原皮,而皮色或有或无,触摸起来会略带阻塞,且相对柔滑,原皮散布不规则的凹凸“毛孔”。
切开后的肉质和外表一样,原石面润温泽,油润感也是和田玉区别与其他玉种的重要特征。从玉石“五徳”之“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也可有所体会。这种温润感暗合了我们中国人崇尚的道德标准之一“仁”,所以爱和田玉真不需要理由,就是那一眼就够了。
籽料,以其稀缺性和高油润度,一直是爱玉人的宠儿。而作为日渐消耗的不可再生资源,价格也与日俱增。籽料造假也越发盛行,所以三少提醒——想入行和田玉的朋友还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才行!
因为籽料和田玉也有档次划分,很大一部分还不如山料肉质细腻油润。对知识感兴趣,想买和田玉找“言如玉”。
长按添加“言如玉”
雕:大家对于手中的璞玉,雕刻切割时,不可盲目下刀。要对玉石有个整体判断,做到下刀有理有据:像这块籽料切的第一刀,就不可下在中间,拦腰截断或从中劈开;需要根据绺、裂、脏的分布情况来确定如何下刀,一边切一边观察绺、裂、脏的具体走向,选定后续切割位置。
另外,对于原料绺裂和皮子、皮色的去留根据雕刻师的审美而定。现在的雕刻师多会对皮子、皮色进行保留,一佐证籽料的身份,二以备俏色利用;但在古代这些是被视为脏给去除的。
文|玉三少
助审|猫哥
完,想再看一篇么?注:玉三少原创【玉雕学习系列】,每周四、周日晚19:00更新。
如果你感觉文章不错,欢迎分享转发到朋友圈(原创文章,联系我们获授权后转载)。
知识回顾《自学课程I》,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Copyright © 2012-2023 朝隆合文化传播 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姑苏区世茂广场南区5幢213-214朝隆合玉器展馆 备案号:苏ICP备1605064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