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玉先磨人,有耐心才能有成就”
“早些年有6个跟着我学的弟子,大都转行了,只有一个出去单干了。”说到此处,张玉成略显失望,随即又说道,“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我必须想法传承下去。”
命中注定的“玉成”
被评为通州区玉雕非遗传承人
张玉成是北京通州人,祖籍山东祖姓杨,随母姓张,1956年出身于琢玉世家,祖父杨凤岐是北京前门廊坊头条玉铺名师,伯父是著名琢玉大师杨子臣。到了他这一辈,就是三代传承。
“幼时到伯父家拜年,看到伯父用脚蹬玉雕机雕玉,那时候心底就萌发了一些朦胧的想法。”回忆起伯父杨子臣的言传身教,张玉成时常感恩,这可以说是他人生追求的起点。那是1974年,初中毕业的张玉成离开生产队,进了大杜社特艺厂工作。“我自幼就受过伯父的教导,能有进特艺厂工作的机会,我真的感觉是缘分。”张玉成被分配到了“大鼻子”班,专门雕刻大象,很多作品被外贸公司远销世界各地。
共同雕刻世界最大“玉海”
两代玉雕人再续“师徒缘”
“从今往后,我们要一起将玉雕技艺传承下去。”商文仲老人话语铿锵有力,旁边就是张玉成。两代玉雕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日前,在业界同侪见证下,张玉成正式拜入商文仲门下,再续两人的玉“师”之缘。
商文仲在雕刻九龙大玉海 受访者供
“本来我想的是雕刻成九龙壁,商师思虑后决定以九龙壁为基础,外壁八条龙用深浅浮雕的方法雕成‘二龙戏珠’,内底再雕刻一条巨龙寓意苍龙出海。”张玉成告诉记者,九龙大玉海以东北玉为原料,采用浮雕、镂空、线刻等手法,四壁饰以浪花、水纹,以水寓财,以龙寓盛,象征国富力强。
张玉成在雕刻九龙大玉海 受访者供
张玉成的绝活就是大件玉器的制作,但制作大件玉器不仅需要找到完整有品质的玉石,还要对这数吨的重物小心开凿、翻转、切割等。“要先找平,切割一面,然后再借用千斤顶等工具翻转再切割,耗时又耗力。”等大九龙玉海的胚形初成,张玉成就需要画线、磨玉雕刻,一步一步来,急不得,“历时近三年才完成。”
从1975年到2023年,48年师徒之实,如今张玉成正式拜师,二人再续玉“师”之缘。“商师对我教诲良多,正式拜师总算圆了我的梦想,能够继续跟随商师学习提高我的技艺。”
近50年来孜孜不倦
玉雕匠人的使命就是唤醒玉石的灵魂
“一块普通的原料,只有通过精湛的手法雕琢才能唤醒玉石的灵魂,呈现出作品的生命力,这是玉雕匠人的使命。”张玉成语重心长,玉雕人在雕刻过程中脑海中要能自动展现出玉器的立体生动的形象。
“首先你要懂玉、爱玉,拿到一块玉石,你要明白它适合做什么。”张玉成告诉记者,巧妙利用玉石的颜色、纹理,将玉石雕刻成浑然天成的艺术品,这就是俏色巧雕,它更考验玉雕人的雕刻经验和审美情趣。从一线工人到玉雕大师,如今的张玉成已是亚洲珠宝联合会工艺美术大师、世界华人联合会文化委员会主任、通州区玉雕项目非遗传承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成”不仅在天赋,更在于“铁杵磨成针”的耐心、细心与近50年来孜孜不倦地坚持。
从两亩半工厂到80平米工作室:遗憾与无奈
1994年,张玉成在通州梨园开办了北京市汇宝通工艺品厂,后改为北京市玉成轩工艺品厂,2000年搬迁至台湖镇。“在台湖租了两亩半地,厂里30多个人,主要雕刻制作大小玉器,销售工艺品,生意很不错。”后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厂里的生意渐渐衰退,“订单时多时少,说不准。”直到2016年,原厂址被通知说要拆迁,“这里要拆了,我去哪还能找到一块有着前店后院的地继续开厂呢?”张玉成深深忧虑,却没有办法。
继续扛了三年,2019年,张玉成解散了工厂,将厂里的切割机器便宜卖了,剩余的大大小小几十件的玉器搬到了双益发文创园新租的工作室,80平米的开间,包含了会客室、展览室、工作区域等。大部分时间,他都是一个人在这里。
从两亩半工厂到园区西南角的80平米工作室,显得有些落寞和孤单,对张玉成来说,不止是遗憾与无奈,甚至有些怨气,“我师父都八十多了,还在一线,我身子骨还硬朗,却只能在这儿。”如果有条件,张玉成希望重新建厂,继续深入一线,雕刻更多更精美的玉器。
文/北青社区报记者张令旗
Copyright © 2012-2023 朝隆合文化传播 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姑苏区世茂广场南区5幢213-214朝隆合玉器展馆 备案号:苏ICP备1605064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