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原石鉴别·籽料篇》(推荐收藏)
新疆玉姐 | 话说和田玉
市场上的和田玉原料有山料、籽料、山流水和戈壁料之分。原石的类型不同,鉴别难易程度、鉴别标志、和鉴别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别。接下来,我将会通过几期的时间给大家分别介绍不同料的原石鉴别方法,感谢大家关注查看,同时也推荐大家收藏和转发。
籽料
“籽料难求”,这句话是好多玉石行家经常提起的,在玉石原石分类中,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籽料被所有人喜爱与追捧,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很多仿籽料的玉器,购买者稍有不慎可能就会上当受骗。
籽料大多出自河流的中下游。千万年来由于风化剥蚀,水流冲击,是籽料体态光滑,无棱角,外形呈鹅卵状。籽料大豆呈卵状,一般比较小,重量一般在几十克至几千克,几十千克至上百千克者则属罕见。
籽料可有外皮,俗称为璞。皮色有白、黑、秋梨、糖红等许多种,行业中常以籽料外皮的颜色来命名籽料。
和田玉籽料质地细腻紧密,光泽滋润、柔和,微透明,是和田玉中的上上品。因此有着价格甚贵,目前最贵者达几千万元/千克。由于新疆和田玉籽料的质地最好,而又极其稀少,其价格与山料相差特别大,市场上常有籽料作假的情况。籽料作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造“籽玉”。即将山料切成小块,放在球磨机或者其他滚动装置上滚磨,是山料的棱角变得圆润,状似卵状,然后再伪作皮或其他籽料特征,以冒充籽料进行销售,这种人造籽料称为“滚料”。另一种是做假皮籽料。是用没有皮色的籽料,使用各种染色技术,对玉料的表面进行染色处理而成,这种料可称为做皮籽料,由于和田玉收藏者想往有色的籽料,因此,这种籽料在市场上日益增多,目前在新疆市场上,甚至到了有籽就染色的程度。有些籽料有皮色,可能不太好看,也对此进行染色。且作假的手段也在不断提高,的确给鉴别带来了较大困难。
滚料的鉴定:天然和田玉籽料在河水中经千万年冲刷磨砺,外形比较圆滑,籽料表面光滑,温润、光泽度强。常可见一些在搬运过程中碰撞留下的大大小小的裂纹、碰撞坑。裂纹处一般都被氧化物填充或经铁染形成糖皮。裂纹出颜色较深,但差别不大,呈渐变过渡状。在日光下转动和田玉籽料观察其反光面,放大检查看不到打磨面以及打磨痕迹。反光光泽在转动过程中均匀不变。表面存在碰撞坑、坑内平滑,光泽度与外部基本一致。而滚料外形和籽料差不多,但光滑度、光泽度都较低,裂纹和碰撞坑多带有人工痕迹。放大观察反光面,常可以看到呈线条状、片状的打磨痕迹,有的甚至能看出是动刀的痕迹,及某些圆滑的面上有几个很小的切面,反光在转动过程中有变化。表面光滑,有的没有碰撞坑,即使有碰撞坑的,坑内光泽低,与外部光泽相差较大。裂纹处颜色比附近颜色相差较大,附近的颜色没有渗透颜色,放大检查可见颜色具方向性。
也有许多人根据“汗毛孔”來鉴别资料。通过放大镜可以观察到籽料表面存在如人皮肤上的“汗毛孔”一样的细微凹坑点,这是和田玉矿在崩断、破裂至河流中后,在河水中翻滚,受到石头、泥沙等的冲击而产生。滚料是山料加工出来的,不会有“汗毛孔”。有些制假者会通过人工喷砂制造“假汗毛孔”,单喷沙坑的孔沿、孔壁、孔底都较规整,与自然形成的凹坑不同。
假皮籽料的鉴定:假皮籽料包括无皮加皮、皮上加皮和物理假皮等方式。无皮加皮即在无皮的籽料上进行染色,造成有皮籽料的假象。这种假皮籽料的皮具有染色的特征,表面颜色常在裂隙中集中,颜色不自然,用仪器鉴别还可能鉴别出具体的染料。皮上加皮这类假皮一般做在质量较好的籽料上。玉料本身带皮,但皮色不够艳丽,或部分不好,于是在自然皮上再加色,从而达到皮色鲜艳、价格翻倍的效果,这种皮也称“加强皮”,在新疆也称“二上的”。这类假皮层次分明,有真有假,是许多行家手里拿捏不定的内行货,即便式酸碱液也未必可以洗干净。
物理假皮籽料的造假水平较早,也最难分辨。一般只运用到高档和田玉资料上。它是仿效天然籽料形成的过程,利用生成天然籽料皮的矿物质,并缩短皮子形成时间,在很短时间里使和田玉籽料上形成各种皮色,这种造假方法价格高昂,只适用于顶级料子,购买低端玉料时基本不会遇到。但辨别难度也极高,连专家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也无法辨别。
和田玉的药用功能,早在古老的《黄帝内经》、《神农百草经》、《本草纲目》等书中就都有记载。如《神农本草》、《本草纲目》等古代医药名著中记载:玉石有“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疗效。
——天润祥玉文化分享
Copyright © 2012-2023 朝隆合文化传播 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姑苏区世茂广场南区5幢213-214朝隆合玉器展馆 备案号:苏ICP备1605064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