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云作品《生生不息》
之前听朋友说到,一些地方玉雕大摆件一天就能做出来,听到之后确实很震惊!
想想估计也就做出个大型,随便修修,如何粗制滥造就不说了,但这种急功近利的雕刻注定不长久。
其实玉雕大型摆件的创作远远没有那么简单,需要有多方面的考虑。
摆件在造型能力上有着更高的要求。
随着玉雕形制的变大,细微的误差也会在无形中被放大,影响着作品整体美感的塑造。
可见大并不意味着细节可以粗糙,相反需要更加精细的把控。
同时玉料内部的不确定也增加了雕刻的风险。
人们常说神仙难断寸玉,看着玉料外表无伤无裂,但是随着雕刻的深入,一些意想不到的瑕疵就可能会出现。
想要避伤避裂就不得不在造型上妥协,甚至可能要重新设计。
大摆件的雕刻周期长,市场流通慢,尤其是现在玉料价格不断攀升,这些都制约着大摆件的制作。
当然也有玉雕师执着于大型摆件的创作。
苏建云就是这样一位,设计出这件名为生生不息的摆件作品,也是一件金奖作品。
作品取材于且末糖料,不规则的外形分明的颜色,非常适合俏色巧雕。
如何赋予玉料合适的题材,与这块籽料的气质神韵相得益彰,考验着玉雕师的创作能力。
玉雕师苏建云设计也非常巧妙,黄色雕琢枯萎的朽木、菇菌。枯黄的色泽,粗糙的纹理呈现出生命凋零的迹象。
白色部分雕刻生机勃勃的蘑菇,与下方枯木形成鲜明的对比。
大大小小的蘑菇自然柔顺,有种昂扬的姿态,流露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
一扫衰败的气息,生命的乐章从闷沉的低音,迎来欢快的曲调。
仔细观察左侧的枯木雕琢一只蟾蜍,隐藏着萌动的生机。
右侧最高的蘑菇上一只灵动的青蛙跳跃而起,一静一动万物欣欣向荣。
玉雕不仅是创造视觉的享受,更是传达出内在的精神力。
就像我们所说的雕必有意,好的作品总能引发人们深层次的思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死亡的蘑菇中又长处新的蘑菇,枯萎的生命并不是消失的无影无踪,而是默默地孕育着新的生机。
生命从萌芽到全盛再到枯萎,以此循环,旧事物的消亡也预示着新事物的兴起,起转承合间生命生生不息。
就像眼前菌菇有小有大也有枯黄。
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状态,却共同组成生命兴衰往复的历程。
作品工艺也表现的淋漓尽致,无论植物生长衰败的自然状态,还是青蛙跃起的动态美感均富有感染力、表现力。
尤其在俏色的应用上有着独到之处。
把玉石的天然颜色、纹理融入到作品的创作中,自然妥帖令人印象深刻。
看到这件意味深长作品,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受?
Copyright © 2012-2023 朝隆合文化传播 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姑苏区世茂广场南区5幢213-214朝隆合玉器展馆 备案号:苏ICP备1605064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