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知道越好(吴昊 画家 工艺美院)吴昊画家作品,《艺术品鉴》访谈第11期——吴浩: 一种具有亲切感的绘画空间,

发布时间:2023-06-05 13:24浏览次数:times

吴浩,四川自贡大来井人,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工笔画学会理事,四川省书画院特聘画师。修心、回归明神宗万历十四年丙戌八月中秋之前,为回答耿定向“以妄乱真”的指责,思想家李贽创作了具有论战性的理论文章《童心说》。“童子者,人之初也 ;童心者,心之初也。”所谓的童心也就是“最初一念之本心”,这样的“本心”未受一切污染,也最为纯洁。从文学、艺术创作来说,李贽的《童心说》强调童心的可贵,也肯定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真情实感的表露。

2012年 纸本设色 215x182cm 《沧海笑》 文献集作品当代四川自贡籍画家吴浩,因以传统笔墨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人物画而颇具盛名。他的题材源于传统,却“师古而不泥古”,更多以自己的所思所想介入历史故事之中,创作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所有的题材中,吴浩从未间断过描绘的是“童子系列”,他笔下的童子,代表着纯粹、善良快乐。“因为有童心所以会有对生命意义的探讨,会更能看清生活的本真,我的绘画所展现的便是人类本性的东西,可以称之为一种人文关怀。我绘画题材中的每一个系列都是如此。”吴浩说。“童子系列”是他个人对传统文化、艺术理解的集中表现,也是他生活态度的显现。吴浩的家中种植了数百盆菖蒲,他经常沉浸在绘画创作和观察菖蒲生长的细节。他说 :“孔子曾言‘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言‘人之初性本恶’,然而无论是善还是恶,对于婴儿来说,在零的基础上加正号或者负号都不会有什么本质变化。随着社会经历的增加,人们必然会离‘道’越来越远,怎么让自己逐渐走回纯粹的状态,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16 纸本设色《货郎图》35cmx47cm对于吴浩来说,理解了童心是什么,再通过艺术“修炼”自身,让自己逐渐走回那种原始纯真状态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他绘画的核心。思想史上,李贽的“童心说”脱胎于阳明心学又进一步发展了阳明心学,而吴浩对阳明心学本质的解释是“心性之学”,作为个体他关注的是生命本身,以此为基础,作为画家他所呈现出来的绘画语言,便是一种深切的“关怀”。“我所理解的写意性”与西方古典绘画相比,中国传统绘画大多没有连贯的故事性和严谨的技术规范,吴浩形容中国画其实有点“无厘头”。吴浩说 :“形象必然涉及到艺术造型的问题,中国的造型是在与景的关系当中呈现出来的,它所表现出的是一种空蒙,一种宇宙的概念。它完全打破了三维概念,用一句俚语来说,中国绘画事实上所创造的是一种神仙气象的空间感。”

卧松图 2017 21.4x26cm  纸本设色这种空间感便是中国画写意性的体现。写意可以简单理解为“写心中之意”,它是艺术家在心性的驱使下,对客观物象进行有取舍的选择,从而使画家成为创作主导者。而画家对物象如何取舍,同样是作品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所在。吴浩在选择人物、题材的同时,事实上也选择了一种态度,一种嬉皮、豁达的态度。因此直观来看,他的绘画是易于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的。“通俗”究竟好还是不好,对于吴浩来说是一个不值得深究的问题,因为这是他由心出发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悟、是他个人的选择、是他自己对绘画的理解。

2016 纸本设色 《赏石》20x23cm我不敢说这种方式有多么高级,但从原始初衷来说,这是生命中非常核心的问题。因为选择快乐,是人的本质。”吴浩说。因为看到不愉快,所以有对美好的向往,正如他所认为的那样,豁达也并非是放纵,而是源于他对生活的深切观照。所以他画中人物的嬉笑是惬意是享受,更是一种未来式的理想。吴浩是由一种“深度”的传统中来的。他绘画题材中的人物原型是他从历史故事、文献中寻找到的,与写实性绘画不同的是,他并非是单纯还原历史景象。又或者可以说,所谓的人物形象、意象都只是一把梯子,他的眼光远不只此,他要登临的是一座高山,他最终要呈现出的是一种画面之外的空间。

纸本设色 12x12cm值得一提的是,他一直在强调一种亲切感,即,他所呈现出的这种空间,观者是有强烈的参与感在其中的。参与感源于文化认同,也源于这种并不十分严肃的参与方式。“画家”的身份这份“不严肃”使他在推广自己艺术的方式上有了更多选择性。因为他更贴近大众,更容易与实际生活有触碰。近年,吴浩的作品成为了街头巷尾热销的文创产品,他还与朋友一起成立了“逸社”,做文化传播、研修和一些雅集活动,他的目的是希望能有更多人的参与。无论在哪个历史阶段,艺术必然要面对时代,面对商业。就如他所说的那般 :“商业需要不断发展,艺术家也要生存。”对吴浩来说,现在的时代无疑让艺术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并不仅局限于从艺术创作出发,艺坛所呈现出的各具特色的形式、风格,还包括推广方式上的多样性。然而吴浩明白的是,商业是社会行为,其一旦运作起来,便会形成产业链条,这与创作时,画家作为整个活动的主体是完全不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艺术家更要对自己在整个活动中的角色有清醒的认知,即画家更多是一种“技术支撑”的身份,若以盈利为目的,便是失了初衷,想必也不会有可观的结果。“画家”是他在社会活动中的本质身份,他从未忘记这一点,因为这是他参与一切事情的起始点,也是回归点。他说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劳动,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追求,突破常规的艺术推广方式,这件事本身就非常美好,更不应该放弃。”“明道”在于“修心”。最有可能性的时代也更要求画家能守得住自己对于艺术的热诚,如此来看,吴浩是坦然的,面对传统、面对当下皆是。因为他似乎并不仅仅是一位艺术家,他还是一位生活家,一位修行者。他汲取多重养分完善自己的绘画体系,他融入欢闹的市井之中,轻松惬意,享受生活。他也时时观照内心,嬉笑怒骂,皆成文章。Q&A    对话吴浩

2018年 《当你是我》纸本设色 181x96cm艺术品鉴:水墨画通过水与墨的变化体现绘画的写意性,西方绘画以构图、比例、光影等体现写实性,您认为您的绘画内容主要以哪种方式来体现?您是否认同别人对您作品是“工笔画写意”的评价?吴浩 :中国从先秦一直发展到今天所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审美方式与西方在艺术表达上,是截然不同的。包括在艺术造型方式、绘画语言、艺术鉴赏的区别,每个民族都呈现出对本民族思想根源的追问。而我的绘画形式一直遵循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形成的语言方式来表达我自己的诠释。在谈“工笔画写意”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说明什么是绘画的“写意性”。

2018年   纸本设色 《指天论地》 70x50cm事实上,中国绘画更多体现出自己内心与世界所产生的共鸣,是创作者内心与画面的交融,所以自古以来画家对内心的诉求是比较高的,所谓的绘画修养,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修养就是“养心”。由此进行的创作,并非是呈现一个故事,而是表达了画家整体的气质,都说中国画是”写意“的,写意主要体现在哪里?事实上,“写意”就是气质的表达。所以从一位画家的作品中能表现出画家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再说“工笔画写意”。我是反对对画家进行非常细致的类似学科分类一样的体系划分。以工笔画为例,中国古代绘画基本没有提到“工笔写意”这一说,中国画都是写意性的,因为我们的文化已经和艺术进行了融合,两者缺一不可。

2018 纸本设色《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138x27cm如何用自己擅长的艺术手法去表达自己的艺术想象,最终引导人们去考量,去体会,去焕发出对生命意义的美好向往才是最终目的。如果只以技术手法划分绘画体系,这对我们从浅显层面梳理艺术史是有帮助的,但真正要体会中国画,还是要更多关注画家作品中文化性的表达。

2016年 纸本设色《经榜提名》35x46cm艺术品鉴:您如何评价您作品形象中“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契合关系?您对中国绘画作品中的形象塑造有哪些观点和看法?吴浩:抽象和具象一说是源于西方哲学的词汇和概念,用这两种概念来划分中国画的类型事实上是不对的。中国的美学范围中,只有意象,没有具象和抽象。意象、意境等美学概念与西方最大的区别便是直指心源。形象必然涉及到艺术造型的问题,中国的造型是在与景的关系当中呈现出来的,它所表现出的是一种空蒙,一种宇宙的概念。它完全打破了三维概念,用一句俚语来说,中国绘画事实上所创造的是一种神仙气象的空间感。例如赵孟頫的绘画,他的大青绿山水、水墨等等,更多给我们留下来的是一种空间,这种空间不是实际存在的,而是文人在内心中泛幻出来的一个最具梦幻感的世界,是能把心留在这个空间中的世界。我们把心放在这样一个空间里,形成我们的一种想象、我们的追求和我们生命形态的诉求,这种空间感的创造几乎是中国独有。

2015 纸本设色《子非鱼》 46x36cm文化、艺术的西学东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中西方之间无论在哲学还是审美上都是有排斥性的,这种排斥不是敌对。我们可以互相交流、学习、融合,但在借鉴融合的时候,每个民族应该把握的是自己的文化立场。对,立场很重要。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位追随者,我会在这个问题上有更多的思考探索,也希望能和感兴趣的朋友进行交流。艺术品鉴:您认为自己的绘画方式是否会影响到自己的创作题材?您是否更倾向于表现市井民生百态,并以这类题材来构成、融合成为自己的个人风格?吴浩 :中国的绘画在题材表现上,不是在呈现故事,而是有点“无厘头”,它更多是在阐述一种心像,表达一种状态。所以我画了童子系列,一直到现在也在画,我就是想把佛教的童心、儒家的复其初的这种思想警戒通过形象表述出来。

2015年 纸本设色 《笼中人》50x26cm“童心”是画不完的,因为童心与年龄没有关系,它一直存在。童心到底是什么?老子曾经说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在当代,信息量太大,人们在学到很多本事的时候,也同样会有很多的东西来干扰自己,继而转变成为一种迷恋。对物质的迷恋,甚至对一些高级的,例如对宗教的迷恋,恐怕都会是一种魔道。我作品中的民生百态、市井文化表象之下,实际上更多是用一种幽默的手法,来体现世界中最干净善良的一面。善良就是无害,一个人那么自在,这种自在也来的那么纯粹,它自然能给大家带来高兴欢愉的体验。再用一种亲切的手法表达出来的时候,大家会觉得民俗其实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心性,是调性。

2015 纸本设色《三开图》 35x69cm我想用绘画去探索这种高兴和欢愉,怎样能让人们看到我的作品时会心一笑,这是我对绘画本身的理解。我不敢说它有多高级,但从原始初衷出发来说,这应该是人们生命中非常核心的内容。艺术品鉴:在成系列描绘历史人物的时候,您是以怎样的眼光和心态去看待这些传统人物、传统现象的?吴浩 :历史文献、典故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当我将它们释放出来的时候,会觉得很亲切。而在绘画语言中,我不会再去重复、还原当时的历史,我会去重新进行一次演绎。这种再演绎在我的生命中分为两个部分,一种是实际生活中的演绎,例如我会养菖蒲,在家里边用炭烧茶等等,形成我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 ;另一种演绎是艺术上的演绎,我会把历史资料里的内容再重新去体会一次,这种体会是带有个人思考和情感的体会,就像一次穿越。如我上面谈到的,我会去重新演绎一遍那种神仙似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面我享受的是一种惬意,享受的是曾经发生的事情。当所有的人物、故事、背景在空间中重演的时候,会形成一种历史与自我内心诉求的一个全新的重叠,但这个重叠却不是重合,它更多像是一种对接,是心源与曾经的文化氛围的一种对接。

2015年 纸本设色《盔甲鸟》 41x30cm艺术品鉴:您如何看待自己作品呈现出的“幽默感”,您认为这是一种喜剧之下带有暗讽的表达,还是一种较为豁达的人生态度显现?从您个人,即创作主体来说,您觉得自己作品中的“幽默感”主要来源于哪里?吴浩:我作品中的幽默感还是想表现一种豁达的态度。这种幽默感主要源于自身,可能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幽默感,就是看愿不愿意将它表现出来。喜与悲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也很有意思。例如我选择了一种无厘头的,较为嬉皮的生活态度,但这并不等同于我就是一个消极、悲观的人,我之所以这样表达,反而是因为我对生命充满敬畏,对生活满怀理想。艺术品鉴:阳明心学的理论学说促成了明代儒学平民化思潮,您如何看待这种儒学的平民化现象?吴浩 :“阳明心学”的核心是“四句教”,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并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所谓的“心学”就是心性之学,其不仅在晚明,甚至在当代来说,都是个人修炼内心很好的理论参照体系

2017 纸本设色 《浮生》 47x38cm艺术品鉴:据了解,以您作品为核心的文创产品推出之后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追捧,您认为艺术作品怎样才能以文创形式更好地实现文化推广?吴浩 :在文创产品中,核心是“原创”,秉承“原创”精神是拓展艺术事业的基础,并且艺术家应该明白文创只是艺术作品的一种延伸,这是源点,而不是一味想着去赚多少钱。但我们也不是否认艺术家通过文创产品获得收益,艺术作品被更多人接受,这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现象。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劳动,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追求而突破常规的艺术推广方式,这件事本身就非常美好,更不应该放弃。

2018年  纸本设色  一树菩提一慧根 46x33cm艺术品鉴:您如何看待艺术与大众、与商业之间的关系?吴浩 :艺术家在“君子务本”的同时,在面对大众和商业的时候,我觉得同时应该建立起一种良性模式,社会各方面共同推动艺术与大众、商业之间的紧密交流。商业是一种社会行为,社会行为自然需要大家一起来做,如果三者之间能形成一种有效的、积极的、良性的交流模式,那么艺术家可能就是一种集体创作智慧的角色。

2016 纸本设色 《挠耳图》46x35cm艺术商品化是经济领域里一个很好的项目,因为商业要发展,画家也要生存。我们要有良好的制度,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好的行业规范。这种产业链撬动的资金量、税收、就业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还需要大家不断共同努力。采访嘉宾:吴浩

采访=张敏、王腾若

撰文=张敏

本文发表于《艺术品鉴》杂志2019鉴藏版第11期

璞玉雅藏和田玉官网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手机咨询13912794059

  • 24小时电话咨询0512-65183307

Copyright © 2012-2023 朝隆合文化传播 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姑苏区世茂广场南区5幢213-214朝隆合玉器展馆 备案号:苏ICP备1605064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