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可以?(买玉器去哪个网站好一点)买玉器去哪个网站好呢,买玉那些事儿其二——玉器市场猫腻不完全解析,

发布时间:2023-06-05 12:00浏览次数:times

买玉那些事儿其二

战战兢兢地说了说玉器市场那些猫腻,生怕招致一些玉商的怪罪,却没想到玉友们反响还不错,近日一起交流的玉友不少,紫珑斋写下第二篇,聊聊玉友们关心的其他几个问题,一己之见,欢迎指正!

买玉那些事儿第一篇请翻阅历史消息。

名家落款

自古,玉雕匠人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上落一个款,一来有个品牌效应,名家所出作品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二来作品如孩子,谁不希望在自己精雕细琢的佳作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呢?这个习惯一直流传到今天,从以前我们耳熟能详几位泰斗级玉雕大师的款识,到现在雨后春笋般的大大小小的工作室,都有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落款。

不少玉友看到名家款就对号入座,这是范大师的,那是苏然的,那个是长宜斋的……其实在名家工作室知识产权未能被好好保护的市场上,有落款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有落款,未必出自名家工作室。

在苏州,仅相王路一处,以落仿款为营生的作坊就有两处,明价一百元一个款,图样上密密麻麻地罗列了市场上常见的、不常见的各种款识,谁的都能落,这里只有你不认识的,没有落不了的款。常常是你拿着作品过去,都不用开口说落谁的款,人家就根据作品风格和雕刻题材给你落好了相应的名家款识。

而款识,过去常落在不显眼的地方,比如鼻烟壶的内壁,貔貅的嘴巴里,是作者为了不显山不露水地留下自己的名字,而如今很多款识的目的则变成了“遮瑕”,打灯看,款下一般是棉、礓等瑕疵。这也算做玉雕修饰技巧的一种,玉友们不必太在意此事。

说回仿款。坦白说,为了遮瑕或是跟随潮流,我也加工带仿款的作品,但是我一定会告诉消费者,这个是仿款。但市场上常见落个款就当成名家作品销售的玉器,小五的东西借着大师的名气卖到上六,很多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却为此买单。更有甚至连款都不落的玉器被当成真品卖,模仿个杨曦的侧面观音就当南石的作品卖,随便雕一尊弥勒就落个“一户侯”。这种事情并不少见,很多仿品层次之低,已经到了气死大师的水平。

面对落款,这里请玉友们一定要索要工作室的“收藏证书”,只有同时满足“落款没错、有收藏证书、证书可查”三个条件,才能确定是名家作品无疑。对于没有落款,或者没有收藏证书的仿品,那些不诚信的商家一般会说:

“这个是他们工作室的徒弟接的私活,不方便落款,落个款还不得再加五六万啦!”

“这种几万元的小东西,工作室一般不做证书的!”

以上都是借口,名正才能言顺,花大钱收个不清不楚的东西又何必呢?我在某市场上遇到过一方俄料仿葛洪的牌子,“松花礓”全占,工差,地子推得很低,老板却粗着嗓子说:“你不信我可以带你去工作室,当着面落个款!”

一般玉友听到这里应该会被唬住,是啊,都能带着你亲自看工作室落款了,还能有错吗?这里请不要忘记上一篇说过的一个逻辑:不是所有人都有底线的。一旦你花钱买单,售后的事情谁能保障呢?他一定会带你去落款吗?不会有各种理由推脱吗?就算带你去,你一定有时间吗?即使真的一起去了,费用算谁的?即使各方面都谈好了,去的一定是葛洪的工作室吗,不会以一句“徒弟的工作室”搪塞过去吗?

以上,都是很麻烦的问题,所以如果你遇见这种情况,就像买料子一样,存疑的不入手,那些话听听就罢了,如果你真买单,那玉商所坑你的钱一定是足够应付以上那些麻烦的了。退一万步说,即使葛洪工作室对于原料毫无要求,那松花礓的牌子真的是葛洪出品,你一定要买名气而不顾品质吗?

当然了,上面说的那些玉商的理由也有可能是真实的,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总而言之,如果一定要收名家作品,一定要来源可靠,证书可查,不要仅仅听人忽悠就掏腰包。

关于羊脂

很多玉友都问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是羊脂玉吗?什么是羊脂玉?

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羊脂玉非常稀有,玉友们在商场里、在淘宝上看到的那些号称羊脂白玉的玉器99.9%都不够格,大家都知道羊脂白玉好,观音菩萨手捧的也是羊脂玉净瓶,商家利用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作为噱头卖东西而已。我们把羊脂白玉称作“传说”一点也不为过,在流通市场上见到羊脂级白玉的可能性太小了,在顶级收藏家手里也不会有太多。

我们先看看真正的“羊脂”是什么样的:

图上就是羊脂,羊的脂肪,白度不是特别高,但是油润、细腻,仿佛随时都可以掐出油来,大家对于羊脂的标准不同,就像对于籽料一级白、1.5级白的标准不同一样,不过我个人心目中的羊脂白玉就是这个标准,这种级别的玉料有,但是非常稀少,笔者有家人做玉三十多年了,所见过的这一羊脂级玉料也不过几块,所以淘宝上、论坛上铺天盖地的“羊脂”都是夸张的说法。比如:

看图来说,基本可以确定这种蜡质光感和米粥结构是韩料,商家打强光,白度提高了一个等级,但是仍然遮不住那种泛黄的韩料特征,而标写的“极品羊脂白”就是欺骗大众消费者的噱头了,羊脂玉和韩料是不可能沾边的事情。

由于国家鉴定标准的问题,同时也受一些鉴定机构的严谨程度影响,我们能够见到注明“羊脂”的鉴定证书,比如:

上图写出的“和田玉(羊脂玉)”仅仅是国家标准对于白度的解读,而行业内并不认可仅以白度为标准的羊脂白玉,玉料的好坏一定是从白度、细度、糯性、油润度等多个方便进行评判的,我们都知道“十白九松”,很多证书可以出具“羊脂玉”的和田玉,细度和油性却不是很好。

关于羊脂玉与否,诸位玉友请尽量遵从行业标准而不是国家的鉴定标准。“羊脂”并不是用来形容玉料白度的概念,羊脂难求,真正的羊脂玉克价都在小五之上了,所以当你再听到玉商说“我这件都到羊脂了!”的时候,请不要相信,所谓的“到羊脂”最多是白度接近,或者主观希望。

说不清的古玉

每星期我都会碰见几位玉友拿着明清的、辽金的、甚至三代的古玉让我看看,有一说一,我是做新玉的,不很懂古玉,所以不敢乱给别人断代,但是我能看明白大部分料子,所以从玉料的产地来倒推朝代也能说明问题,大家不妨也用这个办法,很简单实用。

行内有前辈说过“先玩新玉,再玩老玉”,这话很有道理,弄明白新玉的料性,才能有向老玉进军的资本。

市场上并不是没有古玉,但是同时也有非常多的仿古玉,手段无非这几种:

用韩料的蜡质感模仿包浆,

在青海料糖色上加个染色模仿血沁,

用俄料的礓再高温烧出鸡骨白模仿土沁。

以上这都是屡见不鲜的造假方式,更有狗玉、羊玉、埋粪坑、化学试剂等等各种人为仿古的方式,玉友们可以自行查阅资料。

曾有一位老人得意洋洋地拿着一块韩料机雕的玉牌给我炫耀,上面是一个经典的康熙“福”字,和一堆谷丁纹,他说是在古玩市场淘的,很多人看过了,都看到宋代前后。我不知道给他掌眼的人是什么水平和心态,先不论韩料加机工的特征明显,光是宋代就出现了“康熙福”这一条,也够穿越了。所以玩老玉,除了搞清料性之外,必须要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作为积累,康熙爷书法写的再好,也不可能去和宋徽宗交流心得。

网上有个专做古玉的商人,曾找到我让我给开几只韩料圆条镯,他打算自己回去做做沁色,说是有客户在找这种清代的镯子,一只能买到好几万。我不做韩料的东西,就婉拒了这个要求。

历史上宣德炉可谓掀起了自商周以来,铜文化的另一个高峰,一时多少仿品,连监制的官吏自己也进行仿制,时至今日,传世的宣德炉真品凤毛麟角,倒是明末、清朝的民间仿品成为了收藏热点。铜炉如此,玉器又何尝不是呢?老玉作假,再配上一段或轰烈或凄美的传说故事,哄的消费者慷慨解囊,捧着一块“价值连城”的韩玉,一夜不眠。

关于古玉,要说的就这么多,大家看到那种雕工粗糙的牌子,或是泛着青黄的透雕件,就请加倍当心,包浆可以用牛皮罩亮做出来,做沁色更是手段高超,您花大钱买的老玉,很有肯能并没有经过时光的浸润,而是大便的熏陶……

籽料没皮?

籽料去皮,神仙难断。开门的毛孔是籽料的身份证,而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留到籽料毛孔的玉器,是最难说清楚的。在玉器市场上,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这件是籽料,只是没留到皮!”这个无非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商家做生意规矩,说的是实话。因为在一个山料做假皮仿籽料并不稀奇的市场上,老老实实地不做假皮,任其存疑,其实是挺难坚守的一件事,比如下图的东西:

这是大籽料上为了避开水线而切下来的一条边料,原皮脏而且多裂,想尽办法,只能留到观音头顶的一点皮子,而且还是加强过的,对于这种情况,不管消费者相信与否,只能如实地说。但是销售价格往往达不到开门料子那个标准,常常是保本就出手了,如果同料出的手镯、牌子能够走掉的话,这件亏本也得出手。不过玉友请注意,没留皮的料子,即使真是籽料,也无法以籽料的价格标准去衡量,因为它毕竟说不明白。

第二种情况,卖家在说谎,把料子往籽料上靠能够提高身价。这也是很常见的情况,卖家会用这样的话来进行补充:“你看这个料的结构,还有油性,只有籽料能够这样!”此话不真,籽料的云絮状结构在于阗料黑山料当中都有,籽料也有像俄料那样的颗粒结构,高品质的青海料也和好籽料的结构不相上下,光格尔木的料子有三百多种,各有差异。所以从结构上完全判定一个料子是不是籽料并不可行,而结构决定了油性,油性也不能作为判断的单独标准,更何况技术高的打磨师傅,能够把俄料揉出籽料的油脂感来,一般的消费者怎么能看的出来呢?

上图从左一、左二为于阗料,左三是青海料,右二是且末料,右一是俄料,每一个都做了假皮,每一个都打磨的细腻油滑,这样可以以假乱真的玉器都不一定开门,何况根本没有留皮的料子呢?

综上,籽料未留皮不是不存在,没有留皮的籽料除非玉质非常好,否则不应以籽料为卖点,消费者也不应以开门籽料的价格买单。

关于还价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这是很多行业的常态,在玉器古玩市场更为常见。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卖家的成本心中有数,买家对于原料、雕工等环节并不了解,只凭着自己的喜好去购买,自然容易花高价买低档货。

解决办法并无捷径,如果玉友们想挑选到自己中意,性价比又高的玉,首要功夫就是研究玉石知识,哪怕先做到“略懂”。

在行内有这样一种不良心态,把低档货卖了个高价,或者把假货卖了个真货价,同行会觉得这是“本事”,是吹嘘的本事,也是心黑脸厚的本事。我在第一篇里面说过这种现象,坑了一个消费者,赚了一笔钱,但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会造成市场对于整个行业的不信任,买家会永远戴着有色眼镜看卖家。所以这种“本事”,只能一时混点小甜头罢了,长此以往,行业凋敝,大家都没饭吃。

每个人买东西都希望能够优惠再优惠,特别是在买玉的时候,如果不还价,那感觉一定是被人狠宰了一刀。但是还价分四种情况:

第一,普品该还就还,明明是大三的边角料成品,卖家非要中四的价,这种情况下还价是必然的,压缩报价中的水分,从而以合适合理的价格入手玉石。不过在商场这样的销售渠道里面,价格可以打折到标价的2折3折,再还价也很难提高东西的性价比,因为场租、管理费用等等成本很高,所以还价也要看购买场合。

第二,精品即使价格大大高于消费者所看到(“看到”即综合料本、工费等构成,消费者所预估的成本)的成本,要想砍下价来也并不容易。因为作为玉器,品质与价格并不是成比例增长的,比如10g的原石价值是2万元,但同等品质下,30g的原石价值远远不会是6万元那么少,玉石的价值常常呈比例增长。作为精品,有其罕见性,作为卖家来说,一件十年难遇的精品如果按照普品处理,加一点点就出手的话,后面很难再遇见同样的料子,而且精品增值快,市场认可度高,所以这里有一个隐性成本。

当然了,如果卖家想得开,或者买卖双方关系到位,以较为低的价格收到精品并不是完全不可能。

第三,卖家开价实在,有些东西只加了5%-20%的利润(这个利润率已经低于其他行业不少了),价格也不好砍下来。毕竟没有人愿意2万元成本的东西一万五就出手,如果雷锋同志、陈光标先生是名玉器从业者的话,倒有这个可能。

不少玉友还价的方式是:“对半带拐弯”,即一件开价10万的东西,买家砍价到4万,比一半还少一点。这种还价方式其实要看卖家是什么样的人,如果给出的价格很实在,还这样还价的话,反而暴露了自己不懂行。网上有朋友做玉,有很高的性价比,结果常常有人对着一件几乎是成本的玉器往下磨价格,我看着也很头疼,都觉得玉器行业水深,但总有透明水浅之处啊。更有朋友认为二三级市场价格都虚高,跑到一级市场淘玉,结果吃了不少药回来,所花的价钱完全可以在可靠的玉商那里挑拣不错的玉器了。

还是那句话,如果一件东西能让你以捡漏的价格拿走,那真得请你仔细看看东西对不对了。

第四,卖价开价水分大,这就需要大刀阔斧地砍价,不要怕对方生气,因为玉商好意思胡乱说价,你有什么不好意思还价的呢?这个行业有很多人把客户看做待宰的羊,能蒙一个算一个,所以玉友们要武装好自己的头脑,有了角,就不怕宰。从原料端开始,价格虚高的情况就已经存在,曾经有巴郎子拿着一块六十多克非常非常青的料子对我说:“85万!”这比我看到的价格高了一百多倍,如果我想收,不砍价真是对不起天地良心了,如果我按照1%的比例砍价,我又怕他砍我……

以上,还价是分情况的,要看东西,更要看人,该砍就砍,不要害羞。而同时好东西便宜价钱买不到,对于实诚的卖家也没必要去大刀阔斧。更关键的是,还价是对于自己肚子里知识和经验的考察,心中有数,嘴上才不慌。如果实在没有把握的话,玉友们也可以拜托懂行的朋友帮忙买玉,还起价来更有谱。

关于工艺

玉器市场似乎有个怪现象,大家一边追求苏州、上海工,一边贬低南阳工,同时还不愿意为苏工、上海工较高的工费买单。其实无论是揭阳还是南阳,是苏州还是扬州,北京还是新疆,这些工艺都有优劣之分,苏工可以代表精雕细琢,但是也有不少人做的东西磕磕巴巴,形神不具,南阳也有精品工艺,刘国皓、张红哲不是鼎鼎有名吗?就连范同生、侯晓峰这些苏州成名的大师,也是镇平人。

基于以上这种怪现象,很多玉商喜欢把自己的东西往“苏工”“上海工”上面靠,有一次我去一家很大的玉店,老板经营的品种很多,其他的我不是很懂,但是和田玉基本上都是差料子加差工,我指着一个南阳工中很常见的镂空香囊挂件问这是什么工?老板掷地有声地告诉我:“我们家都是苏州工!”我问这件为什么这么雕,老板说:“镂空才显工艺,这工费都要好几千呢!”

玩过一段时间玉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密集的镂空工艺,或者打满谷丁纹乳钉纹,往往是为了遮掩料子本身的礓花,老板很不实在,但是这继而又引起我的思考,贴上苏工的标签,就能卖出苏工的价格吗?

英雄不问出处,就像品质高的俄料青海料,甚至韩料,都有收藏价值一样,消费者也不应当以做工的源地来绝对评判工艺的好坏。我们玩玉,玩的是料和工,只要是设计巧妙、线条流畅、细节精确、浑然一体的玉雕工艺,就是好的工艺。北方工的洒脱大气,南方工的婉约精巧,都是值得欣赏的美好。

在玉器市场淘玉的时候,不要慕着虚名而买下东西,不管是哪里的工,消费者自己喜欢就可以掏钱,如果工艺粗糙,即使是苏工、上海工又有什么价值呢?

玩什么,怎么玩

文化市场品类繁多,和田、翡翠、竹木牙角各式成品都有自身的魅力,很多玉友兴趣也十分广泛,玩玩蜜蜡,玩玩玉,玩玩扇子,再盘盘核桃,这都是美事,各人有各人的喜好,所以每当聊到应该玩什么的时候,真是没有固定答案,因为如果是“玩”的话,那就是开心就好,但如果从投资的眼光来看收藏这件事,却应当有个简单的标准。

宁缺毋滥。这也是大家都听说过的,十个普品不如一个精品,精品所绽放出来的光芒完全可以遮掩另外十个普品的黯淡无光,精品增值快,市场前景好,所以花同样的钱,少买几件东西,尽量做到精,最好不要叮当一身响,细看没有一样拿得出手的。

量力而为。这是紫珑斋想重点跟玉友们说的一条,国人爱玉,谁不想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美玉呢?玉者,欲也,我们的欲望是很难控制的,没有的时候想要个好东西,得到好东西了又想要另一个好东西,但是作为玉商,我深知玉石是不能用来生活的,很多普通老百姓玩玉一定不能影响生活。石头是修身养性的玩物,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老婆一样陪伴,当然,要是有玉痴,愿意搂着一块吴德升的裸女而眠也不错。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买一两件玉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大费周章地投入,这是不理性的。按照“吃饱饭—置家产—藏雅玩”这样的顺序才是正确道路。只要不计产地,中三有中三的乐趣,只要舍得花钱,大六有大六的尊贵!

遵从内心。市场千变万化,收藏和赏玩以自己内心的喜好为标准即可,热点不断在变,跟随潮流是不可行的。曾经君子兰、黄龙玉都被炒作到无以复加的高度,但是时光轮转,没有极深厚的文化渊源的事物,都是走不长的,和田玉八千多年,翡翠也历经了数百年,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情结,中国人就不会对他们买单。今天市场流行什么,不代表明天它还会被认可,中国文化市场往往以井喷式爆发,又非常凄惶地落幕,所以遵从自己的内心,不盲从潮流是玩玉的重要准则。很多表面美好,一时风光无两的实物最终又落得如何境地呢?藏玉如做人,原其初心,观其末路。

戒之在斗。佩玉可以保平安,盘玉可以修养身心,故而藏玉不是用来攀比和争斗的,很多玉友有了钱,想要买块好玉,为的是众人之前有面子,身上的佩戴能拿出手,其实这种现象卖家乐于见到,谁不喜欢财大气粗的买家呢?但是这样也就失去了玩玉的本质,玉性如君子,内敛谦和,不需要赤裸裸地比较争斗。

品玉在赏,不在斗。色白、色青都是造物的安排,黄沁、脏沁都是时光的故事,红皮、金皮都是自然的吟唱,精工、普工都是人文的抒发。大六有大六的高贵,小三有小三的趣味,美玉本无言,何必较高下?斗赢了面子,就斗输了心境。天工开物,并无贵贱,高低优劣,人心使然。

今天就说到这,水平有限,望各位老师朋友不吝指教,文中若有得罪的地方,也恕紫珑斋实言。还是那句话,锅里有,碗里才有,共同营造清新健康的行业环境乃是当务之急。

紫珑斋顿首。

璞玉雅藏和田玉官网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手机咨询13912794059

  • 24小时电话咨询0512-65183307

Copyright © 2012-2023 朝隆合文化传播 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姑苏区世茂广场南区5幢213-214朝隆合玉器展馆 备案号:苏ICP备1605064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