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干货(底层文学的代表作家)底层文学的讨论,底层作者在纯文学期刊上发稿有多难?|文化观察,

发布时间:2023-06-01 15:02浏览次数:times

原标题:底层作者在纯文学期刊上发稿有多难?|文化观察

来源:海燕文学月刊(官微)

近些年来,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让一大批对文学满怀热忱的底层作者登上文坛,不仅加入了作协,还赚得盆满钵满。但仍有相当数量的作者依然按照传统的给纯文学期刊投稿的形式,在文学之路上艰难前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公开发行的纯文学期刊有150家左右,每期的上稿作者数量大多在10到30人之间,而全国的写作者保守估计在三百万左右,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个中艰辛也只是作者们自己知道。

A(56岁,男,江西某县文化站副站长)

A从1993年开始写小说,从1993到2003年这十年间,没发表过一篇作品。“九几年那会儿投稿还是用平信邮寄,很多期刊即使不给发表也能回个退稿信。2000年以后,期刊普遍开始使用电子邮箱收稿,投出去的稿子基本都没下文了。”2004年5月,A的一个短篇小说在《四川文学》上发表,拿到样刊的那一刻,已过不惑之年的A禁不住失声痛哭。“那一幕真是永生难忘,第一次看到自己写的字变成铅字,太不容易了。”从那以后,A发表作品的数量尽量没有明显提升,但投稿之后从期刊那里得到的回复数量较之过去有了极大的增加。有的稿子在来来回回改了三四稿之后得以发表,有的稿子在修改之后被退稿却在别处得到了发表。虽然一直磕磕绊绊,但每年都有四五篇作品能够在期刊上发表。

截至2019年10月,A已经累计在各大文学期刊上发表了100多万字,还在2017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对此A很有成就感,也非常知足,“虽然我的作品大多发表在一些市一级的小刊上,但对我这样一个基层业余作者来说,这已经很好了。我的能力我自己最清楚,想往大刊上发表不现实,也没那个实力。人有多大的能耐就办多大的事儿”A如是说。

B(41岁,男,天津某局公务员)

和A一样,B的创作方向也是小说。和A不同的是,B的投稿之路一开始的时候异常顺利。2002年4月,B的处女作第一次投稿仅仅两个月后即被刊用,发表在某国刊上,并且很快在文学圈内得到一定的关注。“现在回头想一想,第一次投稿就很快得到刊发,而且还发在大刊上,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害’了我。”处女作发表后,B全然忘了自己还只是一个新人,各方面均不成熟,却眼里只盯着国内仅有的几个大刊投稿。结果可想而知,一个又一个的退稿无情地打击着B那盲目的自信。

B在冷静下来之后,也对自己的信心开始怀疑起来,一度产生了放弃文学的念头。后来,一位编辑在给B的退稿邮件中详细地点出稿子存在的种种问题,最后奉劝B要“放下身段”。正是这四个字让B幡然醒悟,B意识到自己始终没有摆正位置。从此开始踏踏实实地搞创作,不再迷恋大刊,各种省级甚至市级期刊也进入到B的视线里。2005年5月,在处女作发表三年后,B的一个中篇小说在某省级刊物上发表,接下来,B的一个又一个中短篇在各级刊物上变成了铅字。

C(37岁,男,甘肃某报社记者)

C写散文纯粹是业余爱好,一切追求顺其自然,并不强求结果。所以尽管在起初的三四年间,C给期刊的投稿尽数石沉大海,但却并没有影响他的创作热情。C称自己是“职业投手”,文章写成后按照在网上搜罗到的大量邮箱信息直接海投过去。2007年年底,C终于收到第一份用稿通知,《某某文学》要刊发他的散文《醇香的美酒》。兴奋之余,却迟迟不见对方寄来样刊和稿费,辗转打听了一番后才得知,《某某文学》并不是正规文学期刊,是一个只能在网络上发表作品的网刊。

更为悲催的是,后来某省级文学期刊选中了《醇香的美酒》,却因为曾在网刊上发表过而只能作罢。C在后悔不迭的同时,也第一次认真审视了自己对待投稿的态度。C总结说:“给期刊投稿,首先要认真阅读期刊,了解各个期刊的风格,要知道哪些是正规期刊,哪些是非法刊物,做到有的放矢,才有机会一击中的。”

重新确立了投稿方向的C,逐渐得到了一些发表作品的机会,先是市级期刊,再是省级期刊,后来有一篇散文还在某国刊排队候版。“有那么几个大刊物,稿子即使过审了也得排队,而且一排就是一两年,甚至更长。“C的那篇散文最终没能登上某国刊的版面,在排队排到一年半的时候,C没沉住气,向编辑抱怨了两句,稿子就被直接踢出局。多年后再谈及此事,C并不后悔,”还是咱自己牌不够大,怨不得别人。”

D(62岁,男,安徽某县农民)

D只在某市级刊物上发表一篇小小说,如今已经不再投稿。但说起底层作者的辛酸,D还是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有一肚子话都说了出来,“投稿这个过程,就像吃糖葫芦,甜里面它带着酸,酸里面还带着甜。我从小就喜爱文学,执着的坚持了四十多年业余创作。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还很年轻,文学殿堂吸引着我,于是一封封投稿信飞向了四面八方。当寄出一封投稿信后,就是殷切地期盼,盼望着编辑的回信。但是,所有的投稿都如石牛入海,一去再无影踪。我老婆一直说我不是搞文学的料,我不信,仍然坚持写稿投稿。”

2001年,在一位文友的“点拨”下,D自费报名参加了某期刊组织的文学写作培训班。很快,D的一篇小小说就在该期刊上发表了。一时间,D信心爆棚,觉得自己在文学上羽翼已丰,就没再报名参加下一期的写作培训班。与之对应的是,他的作品再也没登上过任何期刊。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D参加一个免费的写作公益讲座,主讲人是安徽省内某知名作家。主讲人在简单看过D的作品后,委婉地提出D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其他领域。“老师话说的虽然客气,但咱一听就明白,人家的意思是咱不是干文学的那块料。”

权威人士的鉴定并没有让D灰心,反而放下了包袱,他虽然不再投稿了,但仍坚持写作,写完了就给自己看,彻底把文学当成了自娱自乐。不过,关于文学圈内的一些不良风气,D还是有话要说:“某些期刊编辑,自诩为某一文学领域的大师,把文学爱好者当作自己的敛财工具,广收门徒,办各类培训班,长期的、短期的;小说的、诗歌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都是费用不菲的。有的甚至就是点评一两篇文章,你就得掏腰包,或者酒肉伺候。遇到一位好编辑是业余作者的福气,遇到不良编辑往往会把一些业余作者扼杀在文学创作的摇篮里。”

E(29岁,女,黑龙江某电视台编导)

E从上大学起就开始给各大文学期刊投稿,迎接她的不是“石沉大海”就是“杳无音讯”。在一年又一年的望眼欲穿中,E的文学之梦像个一越吹越大的泡泡几近破裂。就在这时,辽宁某期刊的编辑给E打来了电话。在电话里,E第一次听到专业人士指点自己作品的不足,第一次觉得自己和文学其实离的并不遥远。放下电话后,E泪流满面,对文学的信仰也重新坚定起来。

现在,E已经有两个短篇小说和一篇散文在期刊上发表了,谈及底层作者在期刊上发稿难的问题,E的见解很独到:“为什么发稿难?很多作者抱怨,各大期刊的版面都被各种人情稿、关系稿占据,挤压了底层作者的生存空间。我觉得不应该发这样的牢骚,闷头写好自己的稿子,只要自己的稿子质量高谁也挤不下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璞玉雅藏和田玉官网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手机咨询13912794059

  • 24小时电话咨询0512-65183307

Copyright © 2012-2023 朝隆合文化传播 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姑苏区世茂广场南区5幢213-214朝隆合玉器展馆 备案号:苏ICP备1605064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