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中国8000年玉文化)玉文化有几千年,中国玉石玉器之千年玉雕文化,

发布时间:2023-05-29 11:38浏览次数:times

中国玉文化:所谓玉文化,是依托于玉石制作的各种工艺和产品而逐渐形成,经鉴赏和审美而不断发展升华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于石器时代便发其滥觞,更随时代更迭而不断发展,经久不衰,日臻完善,不可不谓源远流长者也。

马洪伟玉雕作品:母子匜 ▲

石之美者:夫玉者,质地细密、色泽淡雅、温润光洁之美石也。其储养光华,扣击有声,坚硬似铁,晶莹含翠,在众多石类材料中脱颖而出,备受世人喜爱。国人眼中之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即文化学意义之玉,范围宽广,不仅包括软玉、硬玉,还包括水晶、玛瑙、蛇纹石、汉白玉、绿松石、青金石等品种,而狭义则专指矿物学意义之玉,分为软玉和硬玉。软玉,其硬度为莫氏6~6.5度。比重2.55~2.65,主要成分是硅酸钙之纤维矿物。而硬玉,则专指翡翠,硬度为莫氏6.75~7度,比重3.2—3.3,成分则以硅酸钠和硅酸铝为主。硬玉在18世纪后方为中国玉匠广泛采用,因此,中国古代玉器绝大部分为软玉制品。

顾铭玉雕作品:千岩锁翠 ▲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玉国之一。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极广,蕴量丰富。在中国,玉矿带可分为三大板块:一是我国东北、内蒙古延伸至俄罗斯地区;二是我国江浙地区一直到台湾;三是新疆、西藏和青海地区。而新疆和田、河南独山、辽宁岫岩、陕西蓝田,并称我国四大美玉产地。最近在内蒙古发现了国内最大的露天翠玉矿-佘太翠。目前,中国与中美洲和新西兰并称世界三大玉作中心。

宋世义玉雕作品:南红-承天庇佑 ▲

以玉避邪: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先民便开始了制玉探索。在先人心目中,自然万物本身皆蕴涵着固有的生命潜能,皆有着与人类相同的灵性。这就是所谓“万物有灵”的观念。而作为生命本源的“灵性”和神秘生命力量,则弥漫于各类物质之中,通过与人类的接触、感应与人相互渗透。

张小玲玉雕作品:祥龙观音 ▲

于是,原始宗教信仰应运而生。在这种宗教情结的驱驶下,先民们努力营造出一种充满灵性的神秘氛围,其具体体现便是将各种形象通过纹身、佩饰等方式,与各种人类自身以外的神秘对象进行沟通,从而获得万物身上的灵性和生命力。最早的佩饰大多为取自动物身上的实物,诸如动物骨骼、牙、皮、羽毛等。他们认为佩戴此物,便可具有该种动物的灵性与力量。

宋鸣放玉雕作品:羊首笔洗 ▲

到新石器时代,由佩戴实物逐渐发展到佩戴各种动物实物的替代品,于是,原始雕塑初露端倪。在雕塑过程中,先民们逐渐认识到,在各种石质材料中,有色美而质优者,并以玉名之。考“玉”字,乃我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甲骨文中便已现身,属象形字,初意为将三块横玉用一条玉贯连起来,乃玉制以器也。

林光玉雕作品:迦叶 ▲

玉的雕琢和制作技术发展迅速,在原始社会阶段就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就目前已获得的考古发掘实物而论,辽宁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遗址发现的龟形玉饰、凌源牛河梁红山文化出土的玉猪龙、陕西神木石峁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蚕等等,皆可证明先民已能熟练运用切、割、凿、挖、钻、磨、抛光等工艺技术制作玉器。在原始巫术盛行的文化环境中,这些佩饰一般被认为是可避邪禳灾之护符瑞玉。

顾永骏玉雕作品:荷花仙子 ▲

在历史上,殷人信鬼,尤尚美玉,此一时期,玉器制作以汇聚西部所产玉材和东部琢玉技术之双重优势而蔚为大观。在殷墟妇好墓中,随葬玉器多达755件,贵族尚玉之风可见一斑,而动物类玉饰为其主流。随着不同区域文化之间交汇与融合,玉器制作工艺亦逐渐在相互借鉴和整合过程中走向成熟,品类大增,堪称昌盛。

孙有庚玉雕作品:秋韵 ▲

因此对玉石质量与品位之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质地坚韧、光泽莹润,色彩绚丽、组织细密而透明、声色舒扬而致远之美石,方可得玉之美名。而产于新疆和田之角闪石,因自如羊脂,光泽温润,被奉为正宗玉材而价值连城。古代巫师赋予美玉以驱邪禳灾的功能,所以社会普遍认为,玉刻龙凤,可永保平安,玉雕神兽,可镇邪除灾,此类制品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玉器主流。

李海奇玉雕作品:大圣 ▲

君子如玉:玉之美,出于自然,是由内而外之渗透折射,柔和含蓄,魅力无穷。因此,赏玉之过程,往往是一种特殊审美理念形成并产生愉悦的过程。玉外表温和圆润,本质却至坚至刚,与人中君子道德追求之境界正相吻合。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儒家文化的勃兴,神鬼文化与先民生活渐行渐远,贵族士卿崇尚“观物比德”,标榜“君子如玉”,玉被赋予了吸呐日月山川之精华,凝聚人间之美质的特征,成为品评人物的道德标准。

尤志光玉雕作品:江山如此多娇 ▲

“君子比德于玉”的道德观念,将玉之色泽、质地、形状等比附人品之德、仁、智、义等品德,于是玉具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乃至“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以玉比德之观念影响极大,玉质佩饰也就成了显示贵族身份与教养的标记,而玉玺则是国家和王权之象征。

马进贵玉雕作品:贵妃出浴 ▲

古人崇尚礼节,先秦典籍中对玉之使用曾有严格规定。据《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官月,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居则设佩,朝则结佩”,“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玉亦可作为贵重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达情谊。《诗经.国风.木瓜》有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琼琚、琼瑶、琼玖,均佩玉也。《秦风.渭阳》有“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江春源玉雕作品:螳螂白菜 ▲

作为知识阶层的士大夫,则将自身对理想道德最高境界之追求,比附于玉之坚洁精美,将高尚人格之砥励磨练,寓之于美玉之琢磨精雕。因此,玉又是君子规范道德、。约束行为之标志。古人辨玉,首重其所寓美德,而天然色泽与纹理则次之,使得玉由单纯饰佩升华为实用、审美与修养三位一体的伦理人格风范之标志。中华文化具有早熟性特征,先秦时期便达到了不可逾越之高峰。而其后文化之扩展,无不是对先秦文化之解读与稀释,故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万变不离其宗也。

洪新华玉雕作品:伏虎罗汉 ▲

美玉无价:自古以来,“玉”字在人们心目中就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金科玉律、珠圆玉润等。古人更是将玉人格化,赋予它美和德双重性格,正如前引“君子比德于玉”,崇玉之风炽盛,可见一斑。

崔磊玉雕作品:三昧辨成 ▲

美玉无价之实例,最为典型者乃和氏壁之身世。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与厉王。王使玉工辨识,云为石也。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后武王即位,卞和复献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于荆山之下。文王遣人问询,日:“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文王使良工剖璞,果得宝玉,琢之为璧。

高毅进玉雕作品:一品清廉 ▲

因称和氏璧。后此壁为赵惠文王据为已有。秦昭王闻之,“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恐献壁而不得其城。左右为难。蔺相如自请奉璧至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偿城,乃当廷力争,宁死而不辱使命,并以掷壁相要挟,终致秦王妥协,得以。完壁归赵”。秦破赵,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统,赢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壁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传国玉玺乃成。

范同生玉雕作品:熟(鼠)视无睹 ▲

后经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后梁,至后唐时,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玺就此失踪。其后虽屡有传国玉玺现身之鼓噪,但皆赝品,其身世遂成千古之谜。将美玉与江山社稷紧密相联,且超越朝代更迭而传世,足见玉在古人心灵中的突兀地位,亦是古人心目中道德之地位远远胜过政治之典型例证。玉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玉器之绚丽纹样,似乎流淌着我华夏先民之灵性,护符与佩饰之中,蕴含着他们纯洁高尚的情怀。我国一以贯之的玉文化品位之高,内涵之富,堪称举世罕见,断无其匹也。

璞玉雅藏和田玉官网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手机咨询13912794059

  • 24小时电话咨询0512-65183307

Copyright © 2012-2023 朝隆合文化传播 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姑苏区世茂广场南区5幢213-214朝隆合玉器展馆 备案号:苏ICP备1605064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