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艺术创作之所以迷人,是因为总有一些不在)艺术创作是艺术家不必始终充满着情感,艺术创作没有雅俗之分,只有方向上的不同,再谈反“三俗”,

发布时间:2023-05-26 11:19浏览次数:times

郭德纲在表演的段子里有“吃一口唐僧肉长命百岁,骂一句郭德纲大红大紫”的经典语录。

一句话道出了郭德纲在成名之路上的种种遭遇。

郭德纲在成名的路上既有血,也有泪,更有奋起的抗争。

郭德纲由一名草根逆袭成为相声界的顶流,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知道。

英雄起于微末,迄今为止郭德纲一直是现象级存在的。

有的说,没有他相声就不会得到振兴;有的说,有了他相声不再高雅,成了低级趣味的产品;还有的说,有了他将相声从艺术殿堂又拉回了天桥露天场地。

总的来看,对郭德纲的评价呈两极分化之势,说他好的是真喜欢他,说他不好的是真恨他。

这样就发生了大家都知道的“三俗”之争。相声的起源、传承与发展在这里不去论述,重点说说雅与俗的标准。

雅与俗的准很难界定,雅的标准一直是抽象模糊的,俗的标准却是具体清晰的。一般人把自己不喜欢的艺术表现手法统统归到俗的一类。

而有的喜好附庸风雅之人,常常把自己都看不懂的,别人也道不明的艺术表现形式看作是雅的一类。可以说,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占比很大。

有阳春白雪,自然就有下里巴人,虽然代表了两极,但你都得承认他的存在,而且这种存在还是必须合理的。

郭德纲的相声是继承于传统,扎根于民间,来源于生活,面向的听众是普通百姓。

将相声最基本的引人发笑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把相声的说教意义完全交给了听众,让听众自己去见仁见智。

所以他的相声一旦拿到电视晚会上去表演,受表演时长、内容导向、听众群体的限制,听起来总是怪怪的,有意犹未尽的感觉,露出了短板。

而多年以前曾经火爆银屏的电视相声、晚会相声,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确实将最接地气的相声,提溜到了象牙塔里。

在小编看来,这不是在提高相声本身的艺术地位,而是在提升相声演员的社会地位。相声和相声演员的档次上去了,可是相声也因此失去了民间的根基和普通民众的支持。

这类相声是真雅,雅得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就是不让人发笑。

郭德纲的相声俗,真俗。可他俗得可爱,俗得接地气,符合大众审美的基本要求。

老百姓才不管你这段相声有什么深刻的内涵和教育意义,随便一听,哈哈一笑就完了。没工夫细寻思,也没那时间瞎琢磨。

说白了,这就是艺术的创作方向上的区别。所谓的主流相声,面对的是学院派和索引派之流,非得在段子里寻出个子午卯酉,不整出个高大上的说法来,就是不懂艺术。

古典芭蕾舞高雅不?可舞蹈演员穿的服装是不是也能让这些学院派想入非非呢?是不是也有一些低级的成分呢?

所谓的以郭德纲为代表的非主流相声,面对的是整天忙于吃喝拉撒的百姓,无疑这一部分的群体量是最大的,也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他们才代表了大多数。

京剧《三岔口》俗不?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台词,可就是越看越爱看,你能说他不雅吗?

郭德纲本人确实有些狂妄,但绝不是狂悖。他的狂来自于内心的强大,来自于对相声的执着追求。

他尊重传统,牢记传承,在他早期的作品里充满了对现实的讽刺和调侃,你能说他没有说教意义吗?

诚然,近年来郭德纲鲜有新作品问世,可是他每次说的同一类相声都能结合时事热点和百姓关心的问题,你能说他的作品不新吗?

只是没有固定的套路而已,他的同一段相声,你在任何时候听起来,都是有新鲜感的。

雅与俗的标准是因人而异的,在象牙塔尖上的人,听什么相声都是俗的;在平头百姓里,可能听什么相声都是雅的。

现在有许多自媒体人抱团倒郭,其实都是和心里唱反调的,一边听着老郭的相声,一边骂着老郭吸粉赚流量,何其可悲。

璞玉雅藏和田玉官网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手机咨询13912794059

  • 24小时电话咨询0512-65183307

Copyright © 2012-2023 朝隆合文化传播 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姑苏区世茂广场南区5幢213-214朝隆合玉器展馆 备案号:苏ICP备16050641号 网站地图